一、知识产权保险是什么?
知识产权保险,是一种在被保险人开展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及服务等知识产权活动时,对保险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承担赔付责任的保险,是我国知识产权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知识产权保险产品分类:五大核心险种场景与保障解析
为精准匹配创新主体需求,目前市场上的知识产权类保险覆盖了知识产权申请、用权、维权、交易、融资等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的相关风险。以下从适用场景与保障范围两大维度展开介绍,帮助科研工作者与组织快速选择所需保障方案。
1.申请费用损失类保险
l 适用场景:知识产权申请过程中因驳回、异议等导致的经济损失。
l 典型险种:
(1)专利申请驳回保险:发明专利因新颖性/创造性不足被驳回;
(2)商标异议应对保险:遭遇第三方对商标申请的异议程序。
l 保障范围:
(1)官方申请费、代理机构服务费的损失补偿;
(2)应对审查意见或异议产生的律师费;
(3)重新修改申请方案的成本(如专利权利要求调整费用)
2.侵权责任类保险
l 适用场景:企业因无意侵权(如产品技术落入他人专利范围)面临索赔。
l 典型险种:
(1)专利侵权责任险:制造/销售的产品侵犯他人专利权;
(2)版权侵权责任险:宣传素材误用未授权图片、字体等。
l 保障范围:
(1)法院判决的侵权赔偿金(部分保单限单次最高500万元);
(2)法律抗辩费用(律师费、诉讼费、专家证人费);
(3)和解协议中的赔偿支出;
(4)临时禁令导致的库存积压或订单取消损失。
3.被侵权损失补偿类保险
l 适用场景:自有知识产权被他人侵权导致的直接收入损失。
l 典型险种:
(1)专利侵权损失补偿险:竞争对手侵权导致市场份额下降;
(2)商业秘密泄露损失险:核心机密被窃取造成商业利益损害。
l 保障范围:
(1)侵权导致的销售额下降或利润损失(需提供财务比对证明);
(2)恢复市场地位所需的额外营销费用;
(3)紧急研发替代技术方案的成本(针对专利无效化风险)。
4.维权类保险
l 适用场景:主动发起维权行动时的经济成本压力。
l 典型险种:
(1)专利执行保险:起诉他人侵权时的费用支持;
(2)跨境维权保险:在海外市场发起知识产权诉讼。
l 保障范围:
(1)侵权证据调查、公证、司法鉴定费用;
(2)国内及国际诉讼/仲裁费用(含多国平行诉讼);
(3)专利无效宣告、商标异议等程序成本;
(4)胜诉后判决执行费用(如跨境资产查封)。
5.用权类保险
l 适用场景:知识产权许可、转让、质押等商业化使用中的纠纷风险。
l 典型险种:
(1)知识产权许可违约保险:被许可方未按约定支付使用费;
(2)专利质押融资保险:质押专利因无效导致融资违约。
l 保障范围:
(1)应对合同纠纷的律师费、仲裁费;
(2)质押专利失效引发的贷款偿还缺口补偿;
(3)技术进出口管制导致的许可协议终止损失;
(4)被许可方滥用技术引发的第三方索赔。
三、政策赋能企业维权:《知识产权保险试点工作方案》
《知识产权保险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由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银保监会等部门推出,旨在通过金融工具降低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成本,激发企业主动维权的意愿,并提升维权效率。
1.核心目标:
(1)推动知识产权保险产品创新,覆盖专利申请、维权、商业化全链条风险;
(2)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模式,形成可复制的保险服务经验。
2.支持措施:
(1)保费补贴:地方政府对投保企业给予30%-70%的保费补贴;
(2)险种创新:鼓励开发专利执行保险、侵权责任险、海外维权保险等新型险种;
(3)协同机制:知识产权局、保险公司、律所联动提供侵权预警、快速理赔等服务。
四、成功实践回顾:宁德时代专利保险赔付案
图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商标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1.案件背景:动力电池巨头的专利攻防战
宁德时代(CATL)作为全球动力电池领域的龙头企业,截至2023年,其全球动力电池市占率连续六年位居榜首。核心技术的专利布局是其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公司累计申请专利超过2万件,涵盖电池材料、结构设计、制造工艺等全链条。然而,随着行业竞争加剧,专利侵权纠纷频发。
2021年,宁德时代发现某国内竞争对手涉嫌侵犯其电池顶盖结构、防爆装置等多项核心专利。侵权产品被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包,直接威胁宁德时代市场份额。
2.保险介入:专利执行保险的实战应用
宁德时代于2020年投保专利执行保险(属维权类保险),该保险被纳入福建省知识产权保险试点项目,享受地方政府保费补贴。
l 保险条款核心内容:
(1)覆盖费用:侵权调查、法律诉讼、司法鉴定、专利无效宣告等维权全流程费用;
(2)赔付上限:单案最高赔付500万元(据公开报道);
(3)免赔条款:故意侵权、权属争议导致的诉讼除外。
l 保险启动流程:
(1)侵权取证:宁德时代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技术比对,确认侵权事实;
(2)保险报案:向保险公司提交侵权证据、专利有效性证明等材料;
(3)费用预付:保险公司先行垫付诉讼费、律师费等关键支出(避免企业现金流压力);
(4)赔付出险:案件结束后,根据实际支出结算赔付金额。
l 赔付结果:
(1)保险公司累计赔付超500万元,覆盖80%以上的维权成本;
(2)法院一审判决侵权方赔偿宁德时代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共计3580万元,并停止制造、销售侵权产品;
(3)侵权方提起上诉,但二审维持原判(2023年结案)。
3.案件分析:“宁德模式”的闪光点
l 专利稳定性验证:
(1)宁德时代在诉讼前对涉案专利进行专利有效性分析,确保其未被无效宣告,这是保险赔付的前提条件;
(2)保险公司要求提供FTO(自由实施)报告,证明原告不存在恶意诉讼。
l 保险与法律策略协同:
(1)诉讼地选择:宁德时代在福建省福州市中院提起诉讼,利用主场优势降低维权难度;
(2)证据链构建:通过保险支持的第三方机构完成侵权产品技术拆解、专利权利要求比对等专业取证。
l 政策支持效应:
(1)福建省对专利执行保险提供50%保费补贴,宁德时代实际支付保费成本大幅降低;
(2)地方政府协调保险公司开发定制化保单,将“专利无效宣告费用”纳入保障范围(传统保险常将此列为免责条款)。
五、从个案到生态的跨越:如何复刻“宁德模式”?
1.企业端行动指南:
(1)核心专利投保:优先为易被模仿、市场价值高的专利投保;
(2)动态风险评估:定期更新专利地图,识别高风险技术领域;
(3)政策红利捕捉:通过地方知识产权局申请保费补贴及法律支援。
2.保险公司优化方向:
(1)开发组合险种:例如“专利执行险+侵权责任险”打包方案,覆盖攻防两端;
(2)引入技术专家:与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合作,提供侵权预警、证据固化等增值服务。
3.政府角色升级:
(1)建立风险池:通过财政资金分担保险公司承保风险,鼓励其放宽赔付条件;
(2)跨境维权支持:联合信保机构开发覆盖“337调查”等国际诉讼的保险产品。
六、结语:让保险为创新“撑腰”
图2 “智盾创生:知识产权保险的协同守护与创新赋能”概念图
知识产权保险不仅是“经济减震器”,更是“创新催化剂”。宁德时代的案例不仅是知识产权保险的成功实践,更揭示了“企业-保险-政府”协同创新生态的构建路径。对于科研机构和企业,应当积极将保险纳入知识产权战略体系,变“被动防御”为“主动出击”。未来,随着数据知识产权、开源技术等新场景涌现,知识产权保险的覆盖维度将持续扩展,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设施级工具。
创新之路,险中求胜。用好知识产权保险,每一份智慧成果都将能够在安全屏障下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