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2021年5月,小米与华为因标准必要专利(SEP)侵权纠纷引发行业热议。这场“专利大战”不仅涉及技术竞争,更是一场法律与商业智慧的较量。本文将结合《专利法》第71条,解析案件核心争议,探讨企业如何在高科技竞争中规避风险、维护权益! ��⚖️
一、案件回顾:专利纠纷的“攻防战”
2021年,华为起诉小米侵犯其四项专利,包括4G/LTE标准必要专利(SEP)及手机照相、解锁技术等非SEP专利。小米随后发起反击,对华为部分专利提出无效宣告请求,主张其专利不具创新性或已进入公有领域。
争议焦点:
1.标准必要专利(SEP)的FRAND原则:华为要求小米按“公平、合理、非歧视”原则支付许可费,而小米质疑专利费率合理性。
2.专利有效性:小米通过申请专利无效宣告,试图推翻华为的侵权主张。
二、法律依据:《专利法》第71条的核心作用
根据《专利法》第71条,专利侵权纠纷可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1.协商谈判:双方可自行协商,达成许可协议(如交叉许可)。
2.行政裁决:向国家知识产权局请求处理,华为即通过此途径启动诉讼。
3.司法诉讼:若协商失败,可向法院起诉,法院将依据专利有效性、侵权事实等综合裁决。
本案适用场景:
-华为主张小米未经许可使用其SEP,需证明专利有效性与侵权行为成立。
-小米则以《专利法》第45条为依据,通过无效宣告程序削弱对方权利基础。
三、诉讼策略与行业启示
1.SEP的“双刃剑”效应:
-权利方(华为):需严格遵循FRAND原则,避免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使用方(小米):可主张专利费率不合理或专利无效,同时探索交叉许可等合作模式。
2.专利无效宣告的战术意义:
-小米通过申请华为专利无效,直接挑战其权利基础,为谈判争取筹码。
3.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双方积极利用行政调解、司法程序等途径,体现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优势。
四、企业应对建议
1.强化专利布局:加大研发投入,构建核心专利池(如华为5G专利全球领先)。
2.合规使用他人专利:提前检索、评估风险,避免无意侵权。
3.灵活运用法律工具:善用无效宣告、反诉等策略,平衡攻防。
五、结语
小米与华为的专利博弈,既是技术实力的较量,也是法律智慧的体现。在“中国智造”崛起的背景下,企业唯有尊重知识产权、善用法律武器,才能在全球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互动话题】
❓你认为专利战是“技术竞争”还是“商业策略”?欢迎留言讨论!
��点击关注,获取更多知识产权实务干货!
参考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45条,第71条(国家知识产权局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20年修正) )
-华为诉小米专利侵权案行政裁决公告(华为起诉小米四项专利侵权-中宏网)
-国家知识产权局口审程序解析(发生了什么?小米对华为发起专利无效宣告|国家知识产权局_网易订阅)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综合公开资料整理,仅作普法参考,不构成法律意见。转载请联系授权。
��关注我们,做知识产权的“明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