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学习中心 --> 知产科普 --> 正文

专利护绿·智启未来:“着墨”知识产权以绘碳中和蓝图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 2025-04-17 浏览次数:

专利护绿·智启未来:着墨”知识产权以绘碳中和蓝图

——2025年世界知识产权日主题拓展构想

一、引言:世界知识产权日——从理念到行动的绿色使命

概念解读:知识产权

1. 什么是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就其智力劳动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通常是国家赋予创造者对其智力成果在一定时期内享有的专有权或独占权。

2. 为什么要保护知识产权?

当前,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知识产权工作正在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我们必须从国家战略高度和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求出发,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促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1) 对国家而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更好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2) 对企业而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可以使企业独享知识产权带来的市场利益,规避侵权风险,保证企业安全经营。

(3) 对个人而言:保护知识产权,可以调动人民的创造积极性主动性,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

(资料来源:云南艺术学院微信公众号)

概念解读:世界知识产权日

1. 世界知识产权日的由来

为在世界范围内树立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营造鼓励知识创新的法律环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决定,从2001年起将每年的426日定为“世界知识产权日”。2025426日是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

2. 世界知识产权日的启发

这一全球性纪念日不仅是创新者的庆典,更是人类智慧应对重大挑战的宣言。20252月,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发布2025年全球风险报告:环境风险主导未来十年展望》(Environmental Risks Dominate Ten-Year Horizon in Global Risks Report 2025指出,从长期来看,未来十年最严重的全球风险集中在环境领域,包括极端天气事件、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崩溃、地球系统的关键变化、自然资源短缺以及虚假信息和误导性信息。对此,报告则呼吁各国通过多边合作来应对全球风险,并建议加强全球治理框架,推动多利益相关者参与,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改革来增强社会韧性,特别是在环境和地缘政治领域。

2025世界知识产权日的主题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探讨的是知识产权如何推动创新与未来,进而促使了世界各国关注并探索知识产权赋能气候技术革新”的潜力和长远发展。事实上,这无疑是一个提纲挈领的正确命题:绿色技术与创新是推动系统性变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而知识产权制度则是确保绿色技术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它明确了智力创新成果的归属、权利、使用方式和保护措施,从而激励和推动了绿色创新的持续发展。

资料来源:文化随行http://new.bhwh.gov.cn/home/content/detail/id/41897.html

二、全球行动:气候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的“国家方案”

以综合方式推动各类环境保护与气候行动,是2015-2030年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此,以科学为基础进行变革,加快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以加速绿色技术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作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在世界范围内达成共识。地球村的居民们各施其策而又和衷共济,以此携手推动全球经济绿色、包容、可持续复苏。

1. 绿色专利的优先审查制度

为推动绿色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全球多国如英国、日本和韩国都为绿色专利申请提供了快速通道。我国也针对节能环保技术制定了优先审查制度。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布的《专利优先审查管理办法》,涉及节能环保等国家重点发展产业的专利申请或复审案件,均可享受优先审查。

正因绿色专利的快速授权,我国众多企业——如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得以在绿色技术创新道路上蓬勃发展。凭借自主研发的风电技术和大量专利,该公司积极进军海上风电和海外市场,为全球提供清洁能源。

这一制度对于节能环保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宋河发指出,优先审查不仅加速了专利的授权进程,使企业的创新成果能及时得到保护,还能帮助资金短缺的中小企业或初创企业通过专利组合吸引投资。此外,优先审查制度缩短了授权时间,让企业能迅速向潜在投资者证明其对技术的专利权,从而加速节能环保技术的产品化和商业化进程。

2. 绿色专利分类体系的建设

通过对绿色低碳技术专利的分类与统计分析,可以深入了解相关领域的创新动态和竞争态势,为国家制定产业政策和企业研发投资方向提供有力支持。国务院在《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中就明确提出,要完善绿色知识产权的统计监测,推动绿色专利技术的产业化,助力产业绿色转型。

2016以来我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便将该规划变成了现实,开展了绿色专利分类体系的研究与统计分析工作,并发布了《全球绿色低碳技术专利统计分析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其中包括对创新主体、技术领域、国际专利族及目标市场布局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

(资料来源:微光拾趣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1649672938182515&wfr=spider&for=pc

3. 国际合作助力中国绿色创新

中国拥有众多大城市,在通过创新和技术减少气候变化影响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为了进一步支持中国的绿色创新,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计划扩展项目支持,为绿色技术初创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管理诊所服务。汇集国际和中国的知识产权专家,为入选企业提供战略性知识产权支持和指导,以促进创新。

 

1 WIPO GREEN城市加速北京专场活动海报

(图片来源:WIPO中国办事处

WIPO GREEN城市加速北京专场活动上,产权组织坦言,期待与中国深化合作,共绘可持续发展蓝图。在未来,其将紧密围绕产权组织的战略导向,强化与中国各界的沟通协作,搭建绿色创新桥梁,为城市、高校、企业及机构提供优质的知识产权服务,共同推动中国绿色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发展。同时,通过搭建绿色发展的国际平台,促进全球绿色创新合作,得以扭转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

(资料来源:WIPO中国办事处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9081843554883668&wfr=spider&for=pc

三、中国行动:知识产权保护计划

截至2024年五月,中国在绿色专利方面的贡献显著,其绿色低碳专利占比高达58.2%,成为带动全球绿色低碳技术增长的重要力量然而,尽管我国已形成初步的比较优势,但对于实现双碳目标而言仍然需要长久的努力。

1. 众多部门各司其职,合力推动绿色创新发展

(1)未来,中国国家版权管理部门应继续通过提升版权法治化水平、完善中国特色版权治理体系、深入参与全球版权治理等举措,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助力经济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

(2)中国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则应持续有序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侵犯绿色低碳企业知识产权违法行为,从而助推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绿色发展环境持续改善

(资料来源:知识产权报https://www.cnipa.gov.cn/art/2024/4/3/art_55_191370.html

2. 改进知识产权布局和转化

在知识产权布局上,我国仍需加强绿色低碳技术的海外布局。据《报告》揭示,2016年至2022年期间,中国专利权人在海外申请并获得授权的绿色低碳专利占比仅为6%,相较于美日欧等国家或地区,这一比例仍显不足。中关村创蓝清洁空气产业联盟主任解洪兴在“创蓝奖”评选中也观察到类似现象。他评估了来自22个国家的300多项清洁技术后指出,我国在环保领域的专利质量与国外存在明显差距,特别是在权利要求的数量和专利布局的系统性方面。

3. 优化绿色技术“三步跃升”的推广应用

在绿色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过程中,通常需要经历研发、示范引领以及规模化推广三个关键阶段。当前,我国众多绿色科技企业在专利保护与运用方面尚有提升空间,系统性的创新保护与专利转化实施策略显得尤为重要。中国专利保护协会会长吕庭彦强调,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过程中,中间环节的薄弱问题亟待解决。为此,需要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与技术供给的双重优势,激发各创新主体的活力与转化动力,共同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资料来源:微光拾趣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1649672938182515&wfr=spider&for=pc

四、结语:每一份专利文件,都是写给地球未来的情书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世界各国同乘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危机,共筑绿色未来,共护美好家园?这是世界各国的共答题,也是企业和公民的必答题答案便藏在各国形成创新合力,筑牢知识产权保护基础,力推专利转化运用之中——55年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用制度守护人类智慧的火种;今天,这些火种正在点亮碳中和的未来。

 

法律条款速查】:扫码直达法规原文

 

2 2025年全球风险报告:环境风险主导未来十年展望》

 

3 《专利优先审查管理办法》

 

4 “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