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学习中心 --> 知产科普 --> 正文

直播翻车!辛巴虚假宣传被罚175万,消费者维权指南全解析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 2021-11-01 浏览次数:

【导语】

2021年11月,头部主播辛巴因直播带货虚假宣传被罚175万元,引发全网热议。这场风波不仅暴露了直播行业的乱象,更凸显了消费者维权的重要性。本文结合《电子商务法》第17条,拆解虚假宣传的认定标准与投诉机制,教你如何避开“套路”,守护权益!⚖️��

一、案件回顾:辛巴的“翻车”现场




2021年11月,辛巴在直播中推广“合普诺爱毕可”调制乳粉时,宣称该产品“两小时提升免疫力”“可治疗鼻炎、发烧、脚气等疾病”,甚至暗示“0岁婴儿可食用”。然而,该产品仅为普通食品,并无保健或医疗功效。最终,广州市白云区市监局认定其违反《电子商务法》第17条,构成虚假宣传,罚款175万元。

争议焦点

1.虚假宣传认定:将普通食品包装为“万能神药”,利用信息差误导消费者;

2.责任划分:主播、MCN机构与电商平台是否需承担连带责任?

二、法律依据:《电子商务法》第17条的“红线”

根据《电子商务法》第17条,电子商务经营者必须全面、真实、准确、及时披露商品信息,禁止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虚假宣传行为。

本案适用要点:

-虚假宣传:辛巴团队夸大产品功效,虚构治疗功能,构成“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

-平台疏于管控:平台未及时下架问题商品,或需承担连带责任(如未尽审核义务)。




三、虚假宣传投诉机制:四步维权法

1.固定证据

-保存直播录屏、商品链接、交易记录、聊天记录等(辛巴案中消费者通过录屏锁定关键话术);

-使用区块链存证工具,确保证据链完整。

2.多渠道投诉

-联系商家:要求退赔(如辛巴案中部分消费者获“退一赔三”);

-平台举报:通过电商平台投诉通道提交证据(平台需48小时内响应);

-行政投诉:向市场监管部门或消协举报(参考辛巴案实名举报流程)。

3.司法维权

-若协商无果,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提起诉讼,主张“退一赔三”或惩罚性赔偿。

4.社会监督

-通过媒体曝光、社交平台发声,倒逼企业整改(如博主“桃白白style”实名举报推动案件进展)。

四、行业启示:直播带货的“破局之道”

1.监管趋严:2021年起,国家加大对直播虚假宣传的打击力度,典型案例释放“零容忍”信号;

2.平台责任

-电商平台需建立“信用评价制度”,禁止删除差评(《电子商务法》第39条);

-完善选品审核机制,拦截问题商品上架。

3.主播自律

-避免“话术越界”,对保健、医疗类宣传需持证合规;

-建立内部合规团队,如辛选集团“自查自纠专项组”(虽被指“作秀”,但为行业提供参考)。

五、消费者行动指南

1.理性消费:警惕“全网最低价”“万能功效”话术,核查商品资质(如保健食品“蓝帽子”标识);

2.善用工具

-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企业处罚记录;

-利用“12315平台”一键投诉。

3.集体维权:联合其他受害者发起集体诉讼,降低维权成本。

结语

辛巴案不仅是法律对虚假宣传的“亮剑”,更是消费者权益意识的觉醒。在流量为王的时代,唯有法律、监管与公众监督三力合一,才能重塑健康直播生态!��

【互动话题】

❓你在直播购物中踩过哪些“坑”?如何成功维权?欢迎分享经历!

��点击关注,获取更多消费维权干货!

【法律咨询】

遭遇虚假宣传?私信联系专业团队,定制高效维权方案!⚖️

参考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17条、第39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_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辛巴虚假宣传行政处罚决定书(穗云市监处罚〔2025〕XX号)(新年开工,辛巴领175万元罚单!今年直播监管将更严_腾讯新闻

-直播带货投诉案例解析(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公布反不正当竞争案例 曝光“直播带货”乱象--经济·科技--人民网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综合公开资料整理,仅作普法参考,不构成法律意见。转载请联系授权。

�� 关注我们,做精明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