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未来!专利孵化圆梦“智造”人生
当奇思妙想遇上知识产权,当青春激情碰撞科技创新——2020年7月4日上午8:00,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福州大学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线上拉开了帷幕。
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是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组织对其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的权利。最常见也最主要的知识产权有三种,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
一、知产教育:从“中小学”到“大学”的阶梯式成长
政策引领,夯实根基。教育部《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青少年阶段是创新思维培养的关键期。”我校积极响应号召,构建“全链条”知识产权教育体系:
1.小学/中学阶段:通过主题课程、科普讲座普及基础知识;
2.大学阶段:以创客大赛为实践载体,深化专利申请、技术转化等进阶技能培养。
二、校园创客大赛:让创意“活”起来!
大赛的主要目的是激发青年学生的创新创造热情,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促进产学研用的融合。通过比赛,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提升实践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2020年11月17-19日,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华南理工大学举办。本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围绕“更国际、更教育、更全面、更创新、更中国”的目标,共有来自国内外117个国家和地区,4186所学校的147万个项目,631万人报名参赛,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慕尼黑工业大学等世界顶尖名校均派出高水平队伍参赛。来自福州大学的3583支队伍,共13243人报名参加了本次大赛,与各高校同场竞技,展现了我校学子空前的“三创”热情。
图1 (来源:福大就业创业微信公众号)
三、专利孵化计划:为创新插上“翅膀”
“保护+赋能”双驱动,长期以来,我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创造教育,深度融合政、产、学、研、金各方资源,坚持以大赛引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并以此带动创业型人才培养范式变革。学校领导全程指导“互联网+”大赛,实地调研科研平台,主动拜访校友及教师创业企业,为强化项目合作开发、渠道建设、资源拓展亲力亲为,或亲临比赛现场鼓励,或利用远程视频动员等方式,勉励队伍成员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四、未来展望:让知识产权成为创新基因!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持续深化教育改革,知识产权不仅是创新的“护身符”,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希望每一位学子都能成为“知产守护者”,用智慧点亮未来。创新无界,知产有界!